经文
拿 3:1耶和华的话,二次临到约拿说:
拿 3:2“你起来!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话。”
拿 3:3约拿便照耶和华的话起来,往尼尼微去。这尼尼微是极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拿 3:4约拿进城走了一日,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
拿 3:5尼尼微人信服 神,便宣告禁食;从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或作“披上麻布”)。
拿 3:6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拿 3:7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尝什么;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
拿 3:8人与牲畜,都当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 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
拿 3:9或者 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
拿 3:10于是 神察看他们的行为,见他们离开恶道,他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
引言
约拿的性格强烈,但不强大。所以他常常后悔,但不悔改。他觉得尼尼微要完,然而并没有,于是愤怒的他到处找后悔药。他或许以为他在“会后悔”这一点上与神相似,但这只不过更加证实了他的确没有理解神的作为。他两次回转,三次跌倒,大鱼和蓖麻分别是见证人,显明外邦的水手和暴民反倒比他更有指望。
当然,多年之后他终于安静地写下这卷书的事实,暗示着他第三次但或许并非最后一次的回转,并与更多年后尼尼微终于倾覆的场面一起,共同印证了神的话语:
箴 24:16
因为义人虽七次跌倒,仍必兴起;恶人却被祸患倾倒。
解经
三章头两节与一章头两节基本一样,区别只在措辞,其中最重要的一处是“呼喊(1:1)”和“宣告(3:1)”的不同,暗示着即将降临于尼尼微人那约拿不能理解的恩典,并非神的临时起意。所以即便约拿在那由四城组成(创10:11-12)需要三天才能走遍的尼尼微大城仅仅走了一日,福音的果效也不会因此打个三折。
亚述丹三世年间的尼尼微人,大国梦碎,内外交困(具体情况参见本系列讲道第二讲:《尼尼微》),在惶恐中等待许久之后,终于等来了他们的乌鸦或甘道夫。医生的出现预示疾病的存在,但这不应成为久病之人厌恶医生的理由,正如罪的后果不是罪人厌恶先知的理由。但尼尼微人显然没有讳疾忌医。先知振聋发聩的宣告终于使得笼罩帝国天空的黑暗波函数坍缩下来,与古往今来所有恐惧不确定性的人一样,那一刻他们竟如逃亡多年的罪犯突然见到故乡的警察一般释然,就在他们听到“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之时。
这里的动词“倾覆”(原文:hapak)亦曾用于形容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毁灭(创十九25;哀四6;摩四11)。但这个词项那意味深长的字根本是“翻转”、“倒置”(王下二十一13,“将盘倒扣”)之意,因此除了“倾覆”之外又完全可以解为“转向”、“改变”(王上二十二34,“转过车来”;耶十三23,“改变容貌”,和合本作“改变皮肤”)。它和随后出现的“后悔”一词一样,既是微言大义,又可各取所需,照着各人心里的价值链,被正确地分别解读出貌似完全相反的意义。
意思就是:虽然心里隐约已知大事将要不妙,但约拿说“倾覆”的时候显然还是盼望尼尼微得到所多玛一样的结局。然而悲愤的他所真正见到的,却是尼尼微被福音“翻转”而不是被地震之类“倾覆”。上帝的慈悲甚至幽默,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让约拿从此知道,至少逆转乾坤的方式还有一种,就是你可以倒立起来,并且这种姿势或许的确有助于控出脑中由自义和自负凝成的愤怒积水。这不是精神胜利法,而正是福音的核心意义:因着神道成肉身的翻转,人被福音翻转;而人被翻转后,世界也就被翻转了。
尼尼微人的悔改,是神希望其子民做到(参:出十四31;代下二十20)却经常没有见到的(参:民十四11,二十12;申一32;王下十七14;诗七十八22)。他们宣告禁食,穿起麻衣,坐在灰中。这是古时中东表达忧伤、谦卑和悔罪的方式,是他们真悔改的特征。当先知以利亚斥责了以色列王亚哈后,亚哈也有类似的反应:“他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王上二十一27;参:尼九1~2;赛十五3;但九3~4)。这样的习俗从两河流域这文明发源地扩散开,很可能已经影响了其他地区,比如周礼确定的五种等级的丧服,按照重视程度,同样分别使用生麻、粗麻、熟麻、精熟麻和更精的缌麻。这也是今日“披麻戴孝”风俗的由来。
尼尼微人的悔改有其外因与内因,或者说恩典是从两个方向临到了他们,使他们里外更新。
外因存在于历史背景。大一统的亚述帝国在亚述丹三世年间被神不断变乱、击打,这就是恩典临到他们的外在标记,正如变乱口音是恩典临到巴别塔之民的标记。君权旁落,共和兴起,饥荒地震,瘟疫战争,尼尼微人在被不断破碎后,身心终于降卑到能够接受恩典的正确姿势水平。
内因则是尼尼微的各个阶层,显然奇迹般获得了来自天上的真信心。真信心不是,并且从来不是灵恩派式咬牙装狠、言之凿凿的“宣告”,而恰是对神主权的全然敬畏与交托,正如尼尼微人所说:
拿 3:9
或者神转意后悔,不发烈怒,使我们不至灭亡,也未可知。”
唯独这“也未可知”的真信心才能让人明白神的主权意味着什么,才能让人不至僭越,以为自己是主的主。因为神并没有饶恕的义务,祂不欠人任何东西。所以真信心不是在要挟神或者用自定的高价去购买上帝的第三方救赎服务,而是将自己的一切全然交给神,听凭祂发落。我愿用来自圣经的八个字形容这种真信心,那便是:
上联:即或不然(但3:18)
下联:也未可知(拿3:9)
唯独这貌似不确定的确定才是来自天上的真信心,才能产生真悔改必有的真行为:禁食、降卑、祷告——然后最重要的: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3:8)。
不带任何预设,不求任何回报,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真悔改,才能见证神在圣经中借着祂的先知多次宣告过的神的心意,比如:
珥 2:12耶和华说:“虽然如此,你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
珥 2:13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 神;因为他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
珥 2:14或者他转意后悔,留下余福,就是留下献给耶和华你们 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
“你若改邪归正,我便回心转意”。这便是神所启示的,神人交往的正确模式。
悔改的教义
西敏小要理问答的第八十七问是:什么是“悔改得生命”?
答:“悔改得生命”是拯救的恩典,藉此罪人真正觉悟己罪,领悟神在基督里的怜悯,就忧伤恨恶己罪,转离罪恶归向神,并全心全意竭力顺从神。
这是对这一代尼尼微人和古往今来所有圣徒之悔改的最好描述之一,准确定义了悔改的必要、原因以及特征。
悔改的必要
悔改是必要的,因为若不悔改,没有一个罪人可以期望得到赦免。正如经文所说:
“我告诉你们,不是的。你们若不悔改,都要如此灭亡。”——路加福音13:3
“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后,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因为他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他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使徒行传17:30-31
西敏信条对此的描述则是:
“虽然不当把悔改视为对罪的补偿,也不能把悔改视为赦罪的缘由,因这是出于上帝在基督里白白赐予的恩典;但是,对于众罪人而言,悔改乃是必不可少的,罪人若不悔改,就不要期望罪得赦免。”——西敏信条15.3
悔改的原因
然而悔改却完全是神所赐的恩典,并非罪人能够自发产生的行为。我们的心是有罪的,而且喜欢罪。按着经上所说,世人都是铁石心肠,他们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会为罪痛悔。人必须得着新心,才能悔改。而上帝恰曾应许,祂要赐给祂的百姓一颗新心——虽然神并不欠任何人一颗新心。
以西结书36:26
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
以西结书36:27
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
所以悔改跟信主一样,都不是我们自己努力做成的,而是上帝赐给祂所拣选的百姓的礼物,如经上所说:
使徒行传11:18
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 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因此,对于人的悔改和悔改的人,我们无法预测,只能识别;可以督促,不应苛求。
这对我们非常重要。惟其如此,才能让我们在见到人的真悔改时,归荣耀于神而不是人,并在看到人的不悔改时,不会动怒或沮丧,以为悔改竟是他凭自己就能或应该做到的事。
黎明踏浪号中变成龙的尤斯塔斯,按照阿斯兰的要求,需要在泉水中清洗自己,并且在清洗前必须“脱掉衣服”,意思就是要蜕去龙鳞。你可以认为这代表着悔改和受洗。然而尤斯塔斯为拔除鳞片而努力刮自己的皮肤,却发现无论怎么刮,他仍是有鳞的丑陋龙身。也就是说,他在悔改上的自我努力,不能“去根”。虽然他的意图或许良好,但却完全不能带来真悔改。他一再尝试,却一再徒劳无功。所以路易斯是在借着这个形象清楚地指出,人不能自我翻转。所有在悔改、翻转和信仰上依靠我们自己力量的努力,都会以失败收场。路易斯坚持这一点,他站在伟大的大公传统上,否认悔改重生是神人合作(synergistic)。
所以这或许是对“真悔改是唯独来自上帝的恩典”这一教义最好的文学性诠释之一,适用于包括尼尼微人在内的所有圣徒。
悔改的标志
八十七问一并列举了真悔改的几个标志,这几个标志如前所述,在尼尼微人那里都有体现。(以下解读部分引自《更新心意学教理》)
1.真正觉悟己罪
什么叫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罪?简单说,就是懊悔,而非后悔:
哥林多后书7:9
如今我欢喜,不是因你们忧愁,是因你们从忧愁中生出懊悔来。你们依着 神的意思忧愁,凡事就不至于因我们受亏损了。
哥林多后书7:10
因为依着 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
我们常用的“悔”这个字,其实有着多种微妙的含义。后悔,追悔,懊悔,痛悔,忏悔,显然不同。那么当我们谈论“悔改”的时候,我们是在谈论什么?悔改伴随着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和感觉?按着和合本的措辞,我将之称为“懊悔”。
或许通常意义的懊悔是指因为某些事情,我们难过了一阵子,然后就好了。然而那不过是忧愁中的“后悔”。但悔改所带来的“懊悔”会改变生命,能叫我们转离罪恶归向基督。
在悔改中一定会有可以称为“懊悔”的罪疚感。悔改之人通过思考上帝的忿怒和咒诅以及地狱中永远的苦楚,内心确实感受到自己的愁苦和卑贱,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犯罪所当受的,因此良心被刺痛,无法找到平安。
如果没有这种懊悔和罪疚感,罪人就不会屏弃罪,也不会就近基督,寻求赦罪和医治。若不能真正认识到原来我如此肮脏,如此下贱,就不能真正对自己绝望,从此唯独仰望上帝。若没有这种罪疚感甚至罪恶感而只有羞耻感或失败感,一个人就没有真正悔改。而真正悔改的人才会向神如此祷告:神啊,我感谢你让这些事发生在我身上,因为它们要么是我当受的,要么是对我有益的。
2.领悟神的怜悯
真悔改的第二个标志,是人必须领悟“神在基督里的怜悯”。
神只在基督里向我们施怜悯。若有人以为,他所需要做的就是为罪难过,或者跟神说“对不起啊”,那他肯定是误会了恩典。我们所信的,是基督承担了我们本应承受的罪之刑罚。上帝赦免我们是“在基督里”。
在罪中曾经的肆意妄为,不会凭空抹去。罪恶及其后果终会找上你,让你在某个节点(比如中年危机)之后,去面对人生的下场而不是下半场。罪恶自有工价。德性匹配下场,本就是上帝公义的最好体现。
不过,恩典的意思正是:你得到了你不配得的。该得石头的得了饼,该被蛇咬的吃上鱼。但公平并未被打破,是因为就在你得到你不配得的东西之时,有人得了他不该得的,有无辜人的饼变成了石头,他还被伪装成鱼的蛇咬伤了脚跟。这可以叫德性守恒定律。你没有付代价,不是代价不需要付,而是有人替你付了。你知道这个人是谁。
所以对此其实你不能做什么。除了痛悔、赞美和感恩,你还能做什么呢?因为本质上此事与你无关。可是如果你连痛悔、赞美和感恩的态度都没有,以为你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是你配得的,那么公正的上帝就有无数种办法去让你经历你本该得到的那种境遇。
总之,不要把什么都当做理所应当。一切正确态度、行为与情感的起点,就是你必须明白,你本来可以更糟。你现在拥有的,是烂成你这个样子的人,本来完全不配得的。不然你就会如无底洞一般永不知足,永不感恩,还会不断妄求更多恩典,虽然求也得不着。所以这可以说是“白求恩”了。
3.忧伤恨恶己罪
有一句基本没有圣经根据的主内俗语,叫做“恨罪,但不恨罪人”。和它一样错误的另一句话是“恨罪的后果,但不恨罪”。一个真悔改的罪人,他一定会“忧伤恨恶己罪”。为罪忧伤,意思就是我难过是因为我犯了罪。如果是我终于意识到原来我没有那么好啊,或者因为别人对我的负面看法而感到尴尬或难过,这并不是悔改。悔改时的难过,不是因为罪的后果让我们丢脸(这叫“耻感”。当然,连“耻感”都没有就更坏了,那叫做无耻),而是因为我们羞辱了神(这才叫“罪感”)。
如果我意识到我做错了什么,并且我的良心难过了,这还是不叫悔改,这叫自责而已。因为真正悔改的时候,我们不是(至少不仅是)因为伤害了自己的良心或感觉而难过,而是意识到(感谢主,求主怜悯,赐给我们这种意识),我们所做的已经伤害了基督。
真悔改的时候,我们开始恨恶己罪。对于罪和其中的快乐,过去多么喜欢,现在就多么恨恶。我们连自己也看为可恨可厌的,因为我们做了上帝恨恶的事,得罪了祂,亵渎了祂。
如果一个人不杀人是因为单单想到这件事就让他恐惧厌恶,这叫恨恶罪。如果另一个人不杀人只是因为悻悻地明白“政府不让”或者“杀人会偿命”,那他只不过是怕杀人的后果,而不是怕杀人罪本身。一旦某一天政府“让”了或者杀人不用偿命了(比如蚊格时),这位老哥恐怕第一时间就会毫无罪恶感地去杀人。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的“悔”恐怕就是后悔而非懊悔,是对罪的后果难过而非对罪本身。她只是没想到月亮之上原来这么空虚寂寞冷,而并非是认识到了偷窃与离弃等罪的本质。
4.离弃罪恶归向神
罪疚感极其重要,但真悔改又绝不仅仅是一种感觉。
犹大因为向敌人出卖耶稣而感到痛苦难过,甚至痛苦难过到自杀的程度。不过他还是没有悔改,因为他没有转离罪恶归向上帝。当我们“识别”出一个人正在真悔改的时候,他会像尼尼微人一样,恨恶己罪,不再想跟罪有瓜葛,转向上帝,归向上帝,恳求(而非要求!)上帝的怜悯和赦免。
所谓“转归上帝”,可以用如下经文来描述:
以赛亚书55:6
当趁耶和华可寻找的时候寻找他,相近的时候求告他。
以赛亚书55:7
恶人当离弃自己的道路,不义的人当除掉自己的意念。归向耶和华,耶和华就必怜恤他;当归向我们的 神,因为神必广行赦免。
穆念慈给儿子起名杨过,字改之,算是多少明白“悔过”的意念还应伴有“悔改”的行为。而纪晓芙毅然给女儿起名“杨不悔”,则显示她以爱情的名义,并不认为在已有婚约的情况下与他人苟合是犯罪。
5.全心全意顺服神
八十七问最后的部分告诉我们,真正的悔改包括“全心全意竭力顺从神”。如果我们说我们后悔了,却又计划回到罪恶中,那就不是真悔改。被上帝赋予新心的人不会再乐意犯罪。当然,他仍不能十全十美地顺服,因为他仍然是一个罪人。不过他将有上帝的圣灵住在他里面,叫他乐于顺服、能够顺服。真正悔改、在信心中转向基督的人将乐于顺服神,会在圣灵的帮助下尽心竭力,如经上所说:
约翰一书2:3 我们若遵守他的诫命,就晓得是认识他。
约翰一书2:4 人若说“我认识他”,却不遵守他的诫命,便是说谎话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了。
约翰一书2:5 凡遵守主道的,爱 神的心在他里面实在是完全的,从此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
约翰一书2:6 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
当然,没有任何真心悔改的人能够在今生完全行出这种新顺服,毫无失败,毫无瑕疵,但他们仍会殷勤操练,并且一有亏欠的时候,就忧伤痛苦。
悔改的果效
路 15:3耶稣就用比喻说:
路 15:4“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
路 15:5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
路 15:6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路 15:7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
那天上的欢喜已经表明,对于真悔改的罪人,上帝为他们预备了永生。
然而即便是“真悔改”,圣经也多次告诉我们,它在今生的果效可能只是缓刑。
比如,虽然这一代尼尼微人都悔改了,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亚述人从此归信耶和华。就算是以色列人,悔改也不一定有持久的改变。例如亚哈王为拿伯之死而悔改,并得到神的饶恕(王上二十一27~29),但即使如此,他还是被称为以色列最恶的王之一(王上二十一25~26)。
就是说,悔改前种下的果子,你还是会一个一个吃下去。就算是真悔改,你被豁免的,也只是永火的刑罚——但是感谢主!除此之外,难道我们真的还应该别有所求吗?不过这同时就意味着,原先的罪恶在当时、现在及以后必然结出的果子,你还是得吃下去,即便你真悔改并且真得赦免了。
神会后悔吗?
本段经文中另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是“神的后悔”。
先看神自己的解释:
耶 18:6“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
耶 18:7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
耶 18:8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
耶 18:9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
耶 18:10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
应该说已经足够清楚了。所以圣经里神的“后悔”都应该理解为“回心转意”。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再看看神学家的解释。
目的论
撒母耳说:“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撒上15:29)巴兰也异口同声说:“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民23:19 )后悔是指检讨自己的判断,改变行动计划。神从来不这样做;他永不需要这样做,因他的计划是根据一切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事情完全了解和控制而定的,以致没有突然的紧急或意外的发展会使他惊奇。彭克(A.W.Pink)又说:“人改变主意、反复改变计划的原因有二:若非缺乏能预期万事的先见之明,则缺乏进行此事的远见。但神既无所不知又无所不在,他从不需要检讨他的定旨。”“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他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诗33:11)他今日所作的,在永恒中早已计划了。他在永恒中所计划的一切,也在预定时间内成就了。而他的话曾许诺要完成的事,必无误地完成。因此,圣经记载“他旨意的不变性”,使信徒充分享受所应许的基业;又记载神藉不变的誓约向信心的始祖亚伯拉罕证明这旨意,成为亚伯拉罕及我们的确据(来6:17等节)。神一切所宣布的目的都是这样。这些都不改变。他永恒的计划,没有一部分改变。
有一部分经文(创6:6等节;撒上15:11;撒下24:16;拿3:10;珥2:13等节)的确说神后悔了。每次都是说,神因着某些人对他从前的做法有某种反应,而改变了他的做法。但这一点也看不出神不能预知这些反应,或神完全感到意外,而在永恒的计划中未作准备。当他开始用新的方法对付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显示他更改永恒的目的。
(引自巴刻《认识神》,下同)
拟人化
圣经充满拟人化的说法——神的膀臂、手、手指;他的听觉、视觉、嗅觉;他的温柔、忿怒、后悔、欢笑、喜乐等等。神用这些字眼来形容他自己,原因是从我们自己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才是人类所具备传遍有关神的意念最准确的媒介。他有位格,我们也有,其他一切有形体的造物却没有。在一切有形体的造物中,只有人是按照神的形像造的。既然我们比任何人类所知的造物更像神,神用人的语言来描述他自己,将比用其他语言更清楚,更不会误导我们。
然而,面对神拟人化的说法的时候,很容易只抓到错误的一端,本末倒置。要记得:人不是造物者的尺度;当人用自身生活的语言加诸神的身上,人的被造性的一切限制——有限的知识,或能力、或预知、或力量、或贯彻始终,类似的任何事——没有一样也可用于神的身上。我们必须紧记:人性中显出罪恶败坏的后果的那些原素,在神里面是找不到的。因此,举例说,神的忿怒并不像人的怒气一般,常常是卑鄙的脾气,是骄傲和懦弱的记号;他的忿怒却是对罪恶圣洁的反应,在道德上是正直而荣耀的。“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20)——但神的忿怒正是他的公义所采取的司法行动。
结语:
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真悔改,即便我们曾经真悔改过。是真悔改,而不是到处去找后悔药。
所以,不要做那些将来肯定会让你后悔的事,因为世上真的没有后悔药。并且圣灵已经借着保罗说了,我们需要的不是后悔药,也不是后悔,而是“没有后悔的懊悔”。
如果当初我如何如何就好了……这其实是一句废话。因为第一,回不到当初了。第二,就算真回到当初,你还是会做出一样的选择。第三,甚至你真回到当初,真做了不一样的选择,从预定论的角度说,你还是会得到完全一样的结局。中国话叫“殊途同归”。
这可以叫后悔药三大定律。换句话说,别说没有后悔药,就算真有,药效也不是你想的那样。上帝所造的时间的单向性和空间的有限性保障(而不是限制)了我们的历史与人生,并不能真的随意存档读档。
人所应做和能做的,是祈求神赐下恩典,让祂要拯救的人可以借着先知的警告(特殊启示)和环境的改变(普遍启示),像这一代尼尼微人一样,懊悔己罪,改邪归正,或者神就会回心转意,推迟或者免除我们的刑罚。
虽然这些真悔改了的尼尼微人的后裔后来还是毁灭了以色列(这可能正是约拿愤怒的原因,怨恨神没有及时把亚述人灭族),并且他们后裔的后裔也被巴比伦毁灭,但因着拣选之恩而将在天上与我们相会的他们,已经并终将和我们一起证明:这世界和其上的一切都将过去,唯独遵行神旨意的人,是永远长存。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其他文章)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暮云的半导体):后悔药 |【约拿书系列证道之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