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
作者按:文本由黄智慧姊妹根据2018年7月20日橡树讲座录音整理,我做了一些修订。全文约两万字。
简介
我就坐着了哈。这个大纲大家也看到了,那我自己也是会基本上照这个大纲讲。“基本上”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完全就是大纲的内容那就不用现场讲。会有一些不同的东西。前几天我在成都和临沂参加活动,都是跟教育有关,就是具体来说是古典教育,或者叫基督教古典教育。
古典教育是什么?我们又经常叫博雅教育。博雅教育的意思就是说你比较综合,比较全科。你听名字就知道——“博”和“雅”对吧?所以这是我目前比较关注的主题之一。我们的学校在教会遮盖之下也正在运行。
所以呢,你想要成为一个博雅教育的从业者,或者接受博雅教育,这肯定跟读书是非常有关系的。我在那边讲的时候,他们觉得我好像受过古典教育似的,但其实中国哪有人受过古典教育,我们大家的路径都是一样的,都是所谓的崔健那首歌,红旗下的蛋,是吧?我们都是这个红旗下的蛋,一样的。
我唯一也许跟大家不一样的,昨天在教会的小组里边我也分享了。我说我大概从小到大,特别是初中高中大学,可能这十年的时间,我真正在上课的时间也就四五年的样子,大多数的时间都旷课了,是不去的,是自己读闲书的这个状态。所以说同样是红旗下的蛋,可能多少我这一颗能够稍微的露出一点缝来,常常溜出去这样,没有太被毒害。所以我常跟人家讲,我说我是一个野生的古典教育者,受过某种自发式的古典教育的训练。
那这个所谓的自发的古典教育训练,其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也就是说你自己是因为读书来获得了这方面的一些信息。
我的读书内容与偏好
我想跟大家简单的先介绍一下,我都读过什么书。其实大多数都想不起来了。我能说的只是我能想起来的。唉,你说读过的书还想不起来?但是这个话就有人讲的,说你受的教育,其实就是你最后全都忘了之后,你还剩下的东西。这就是你受过的教育。是吧?所以我只说我看过的一些书,回顾一下也是蛮有意思的。
昨天看到微信上面有一个十月文艺,它们发布了一个消息,说著名女作家凌力去世了。不知道有人知道这个人吗?凌就是凌空的凌,力是力量的力,女作家,写过《少年天子》,这个是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她去世了,76岁好像是。然后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就很感慨。因为我印象中我读的第二本长篇小说应该是在七岁左右,七八岁的样子,就是她写的叫《星星草》,那是她的好像是处女作,据我所知。这个《星星草》,就是写捻军,不知道大家知道这个吗?就是赖文光,遵王赖文光。好吧,太平天国时期跟它遥相呼应的,北方也有一支类似的抗清力量,叫做捻军。捻子,这个捻子应该是从山东或者哪一带发源出来的。这个东西在东北叫绺子,意思就是土匪,就这个意思。
这个长篇小说,印象非常深刻,是我读过的第二本。第一本是《西游记》,就是吴承恩那个《西游记》了。我这个应该没记错,是六岁读的。当然没有太读懂。只不过是读下来了,这个得承认。
我在山西的煤矿长大的,我父亲一般来说出差的时候很少给我买玩具,他每次出差都是买一些书回来,所以从小我们家书是挺多的。我母亲她也一度是在煤矿的图书馆工作,所以我在那儿看书也看了不少。从小呢我在我们那个煤矿的小江湖上就有个“美称”,叫做书呆子,走到任何一个人家里边,不会跟人打招呼,就直奔人家的书架子,找一本书拿下来坐在那读,读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塞回去,回家,这样子。经常这个样子。
读了什么书呢,其实在我那个年代,可以讲书是很匮乏的,远远不像现在这么多。不像现在这么多,这么多的可选项,尤其有网络,如果你想读,几乎任何书都找得到,对吧?我那时候没有。除了一些常见的东西,这些大部头,其他的就是小孩读的那些各种连环画,这个没少看,这个小人书了啊读过好多好多种。还有比较喜欢看的是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我是正式订了的,每期都看,而且为这个还沾染过文字狱。还有像什么《十万个为什么》,家里头有这个书。翻的最多的是一套叫做《上下五千年》,我记得。这个好像现在也有啊,曹余章、林汉达他们弄的。这个很简明,对中国历史的梳理。这个翻了很多遍。
小时候还读了很多数学书,从小对数学非常感兴趣。等到了初中,大概初一初二交汇,就迷恋上武侠小说了。金庸的小说从那时候到现在来算,我应该刷过六七遍吧,全集。当然这个不是均等的,那几部长篇可能都不止六七遍。那几个短篇的像什么《白马啸西风》,那就是致敬似的,读一遍就好了。古龙的书呢,大概看了一半,有一半垃圾没看过。他的书就是一半垃圾一半不错这样子。
我还记得我在上初一初二的那个时候,我已经不上课了,我已经每天流浪到外边,然后拿出我生活费的一大部分,50块钱,当时是92、93年的样子,或者93、94年。50块钱买了一套《鲁迅全集》,印的那个字非常小,这么厚一本盗版的《鲁迅全集》。这个《鲁迅全集》前前后后细读过,至少是五遍,就是他所有的那些集子。这个大概就是对后来我的写作的风格是很有关系的,我觉得。因为看得太细了。
其他那些能想起来的,就记得当时非常喜欢读《世说新语》。还有这个叫《世界五千年》,以及岳麓书社出的一套那个叫白话名著全集那一类的,好像是这个。等再到了高中,别人都在忙着去高考或者学习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兴趣就转向到了外国。后来我就得出了一个我自己读书的方式,直到今天都是这样。
简单的来说,就是49年之后的国内作品几乎没读过,几乎没读过,也不感兴趣。可能有几个例外,就是像刘慈欣这样近年流行起来的读过。绝大多数读的都是死人的书,和外国人的书,最多的是外国死人的书。
上高中的时候比较迷恋,开始喜欢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大家知道这个人是吧?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读书是有脉络的,为什么会知道他?不是凭空来的,是因为在鲁迅全集里边,尤其早年的时候,鲁迅总提这个人,他总提这个人,很尊重很景仰的样子,他说啊,他说这个陀是怎么把人的灵魂表面上的那个善给你剖开,露出底下的恶来,然后又把这个恶给你剖开,露出了里边真正可贵的那个善来——但是最后还要再剖开一层,露出里边真正深不见底的那个恶的。哎,他这个说法蛮有意思。我就想陀这个人一定很了不起,然后就看了很多陀的东西。但是同时鲁迅也很推崇尼采,所以我那个时候看了尼采的很多东西。高一的时候,《红楼梦》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精读的,也是惊为天人,非常的叹服。其它一些名著,什么雨果、司汤达、菲茨杰拉德这些外国的东西,读的多一些。
在上了大学到后来的工作期间,应该是把村上春树的东西都读了。那他的这种文风,翻译他的那个翻译家叫林少华,很多人知道啊,林少华就是吉林大学毕业的,日语系,然后他老家就是长春旁边一个县。所以呢,这个村上春树的他的译本对我的影响很大。还有其他的就不用多说了,比如什么美国的那个史蒂芬金,这样的,他的许多书我都读过。
再有就是圣经了。我是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信主,所以圣经是读了很多遍,直到今天,几十遍左右。
还读了大量的桥牌相关的书,这是我一个爱好,但是我在身边似乎一直没有遇到第二个会打桥牌的,所以都是在网上打。还有很多数学书,还有科普类的,以及计算机操作系统这方面,因为我是教这个的,我在大学教的是操作系统。然后还有其他一些历史书,历史书里边当时给我的震动比较大,影响比较大的是一系列的文革史。文革的历史,包括这个叫严家其,很多人知道这个人有没有,你如果知道8x8,就知道他当时算是个风云人物。他当时好像是属于中央编译室的一个高级研究员这样子,他写的文革史,对于我对那个组织的祛魅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来发生过这些事,文革这些。
还读了大量的科幻小说,有苏联的、美国的、加拿大的,世界各种科幻,这个读得很多,所以到后来读刘慈欣的《三体》,蛮熟悉的,知道这个套路。
还包括像《资治通鉴》没读完,读到唐朝后期了,后来也没读。还有一些很多科普类的也是我的兴趣所在,什么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那些书读了很多。再有就是逻辑,很多人知道我最近在教逻辑学是吧?读了很多很多逻辑相关的书。
真信主之后,那些有代表性的,那些常见的神学书,都是读过的。比较有影响的,就是橡树的那些书都读了很多种,但是比较多小部头。比较大部头的那些可能还是之前读的。
但有一个最小部头,却是影响最大的,就是亚伯拉罕·凯波尔,他那个《加尔文主义讲座》,这可能是最近五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事儿之一了。还有像伯特纳的《预定论》,这个影响也是蛮大。巴刻的《认识神》不错,但是它其实可以再精简,可以再美观一些,内容是很好的。
其他的呢,就是从13年开始,我在我们那带一个读书会,每周读一本书。可能很多人也知道,每周读一本书,坚持到今天已经五年了,所以一年大概,一周一本,就是50本左右吧,所以这几年光这一部分是可能200本这样子。那么最近读的是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之父写的这个《反思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那个老版本叫《法国革命论》。
这个大概就是我读书的一个路径。
详细的书单我就不说了,其它的很多杂书,大家可能觉得莫名其妙的书,很杂,比如说《中国民间相声选》,我都读过。还有像什么,列宁的很多著作。因为我家那个小时候藏书里边有。反正就是从小就是书呆子,嗜书如命,见到什么书都读,就这样的一个样子。比较杂。
但是总结下来的一个经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什么呢?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想要得到智慧,最重要的还是《圣经》。看了那么多书,我自己对于书的好坏、风格和方向,还是有一点点自己的观点和鉴别的。相对比而言,还是圣经是真正的书中之书,确实是。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是基督徒,有可能是,也有可能不是吧。就不说思想性,你就从文学性上来说,圣经也是一个最极品文学书。
你们知道有个人叫木心吗?陈丹青非常推崇的这个人,他的那个《文学回忆录》,我也是看了,两大厚本子,那个书也不错。他里边就是非常推崇圣经,他专门找了几段,所以呢这几段你都可能很难想象,我记得好像是列王纪上18章那一段。他讲那个老先知和小神人,那个最后小神人被咬死以后,他说看哪,人站在狮子旁边,狮子在驴的旁边。他说这句话简直是极品。我也这样认同,我早就觉得这句话是极品。但是看到第二个人这样说就觉得很厉害。因为圣经真的达到了那种返璞归真,它不华丽不绚烂,看似就是一个平铺直叙,但信息量极大。因此,想要真正从文字当中获得智慧和知识,第一就是圣经。在圣经里边你能够认识上帝,它有足够的宽度、深度、广度,芜杂度,好的坏的里边都有。有很美的东西,也有其实很恐怖的东西,对吧,有很圣洁的东西,也有一些可能让你会觉得少儿不宜的东西。都有。但这就是圣经,它对人世间,对于世界的真相有最全备的描摹。所以你看圣经可以认识上帝,当你认识上帝之后,你才能真的认识自己。认识了这两样事之后,你会发现希伯来人的智慧就叫做你要认识你的神,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对吧?希腊人是德尔菲神庙的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所以这两者可以结合起来。但是我们基督徒相信只有认识神之后才能认识你自己,你确定祂,才能找到你的定位。所以这是正本清源,智慧从神而来,然后才能认识你自己,这个很重要。
另外一个方面想要说的,就是刚才已经说了,我读的书,小的时候是不自觉的,我只读死人的书,活人写的一般信不过,也不感兴趣。49年之后大陆的书几乎没看,看的更多的绝大多数其实是外国文学,是翻译文学。所以我对这个翻译体是很熟悉的。那些俄国人名对我来说不是事儿,因为看的多了很容易记。拉斯科利尼科夫,这很容易嘛,我跟别人分享的时候,他们都说俄国人名太难记,其实真的不是问题,熟悉了就好,这就是一个从小的习惯。
因为比专家排行榜更好的试金石是时间,时间能够将好的沉淀下来,将坏的那些渣滓泡沫淘汰掉,这就是读死人书的意义。我当时是不自觉的,只是兴趣上恰好如此。等到这几年之才知道,原来这个叫做古典教育,我们就是相信那种经过时间检验的书。反过来说,就是你要读书的话,怎么选择好书坏书?你一定要小心那种在机场书店卖的那类书。最不好的书,基本上都在那里。另外这个翻译体的意思就是说,你需要知道不同的维度和格局。马丁·路德·金博士,不是马丁·路德,是他有一个梦那位,他曾经讲过,他说启示录里边讲这个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记得它的形状吗?长一千里,宽一千里,问题还有高一千里,是吧?是个立方体。就是这个立体,其实就是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最欠缺的。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古代的那些画儿,都是没有透视的。仅仅从这个意象和比喻的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文学也都是平面的。你从来没有这种内心的性格和分析,没有心理描写和人性,没有跟超自然的连接。比较平面,无论是武侠小说还是古典小说,都是靠人与人的行动来展现事件。
而西方的小说只要你读过,你就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它是有一个人性和神性的互动这个层面。陀的小说最明显,我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小说最明显。他是最伟大的小说家,没有疑问啊,最伟大的小说家。那么从他这个角度,你能看到世界的真相与格局,你才会有个更大的格局。在上帝的面前,首先你是一个人,你的第二身份才是你是男人还是女人,第三个身份才是你是中国人还是英国人。你首先是个人,这点很重要。但是我们这从小受的教育似乎是在说你首先是中国人,然后再说别的,对吧?这个就是有没有上帝的一个重大区别。也是陀先生说,如果没有上帝,那人就会扮演上帝。如果没有上帝,你就会把别的什么东西当作上帝,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个族,也可能是一个国。这是很自然的,对吧?很自然的。
那么当这个认知结构慢慢的被圣经塑造,再加上一些对于西方保守主义和基督教古典传统的了解之后,现在我越来越会发现一件事情,很悲哀的事情。我经常会讲一个比方,假设武侠世界,中原武林世界,是一个真如金庸描写的那种很美的一个状态,就以《笑傲江湖》那个架空世界为例吧,这时候从爪哇国来了一个少年,这个少年就想要学习武艺,想要回国干一番事业这个样子,然而这个少年一上岸身份证就丢了,然后就被人贩子辗转的把他带到了日月神教里面。到了那儿,第一个老师给他的启蒙说,武林你来这儿就对了,这儿武功最正宗,来给你葵花宝典,练起来。所以这个少年就以为武术就是葵花宝典。然后他就练,欲练神功怎么怎么样。然后等他练的差不多了,他回印尼,回印尼之后开始推广,推广的差不多,后来他又来中原,他这次突然发现,原来中原武林是由少林武当五岳剑派,昆仑崆峒什么什么那些组成的。原来日月神教是个邪教。他才发现。但他的路径已经锁定了,他已经在传授大家欲练神功必先如何如何。所以只好这么一条道跑到黑。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可能中国近200年来对西方文明和世界的认知类似于这种,就是到西方取经,结果取来的都是西方邪教的负典,真正的正典全漏过去,故意的,也有无意的,起初无意,后来就成了故意。所以呢你首先要区分什么叫做正典,什么叫负典。读经济学,你就需要知道凯恩斯和休谟和斯密这什么关系。读历史学或者读历史政治经济学,你需要知道马curse在西方到底是个什么位置?在主流的文明里他是个什么位置,这样子。以及在国内那些显学,比如尼采,专门搞他的周国平都能成为大家,但你要知道尼采在西方到底占一个什么位置,这点很重要。知道卢梭的人太多了,知道柏克的太少了,这是很大的悲哀。所以呢这是读书的选择,你需要区分正典和负典。
还有呢,书,一百本书,有一些专家讲过,书可以分三种:一种叫做不可不读的书,圣经当然属于这种;一种叫做可读可不读的书,一百本里面98本属于这种;另外一种叫做不可读的书,xxx宣言就属于这种。你需要来区分它,你需要知道好坏。另一个比方,读书就像做饭,很多人喜欢做菜。那么有一些书是食谱,有一些书是食材,就是有一些书只是材料而已,你读它,你掌握材料。而有一些书是专门解读那些材料的。需要区分开。
而且呢,读书并不是越多越好。对于多数人而言,我很同意有一个历史学家所说的,他说对多数人而言,越读会越傻。我的理解就是如果读的书芜杂度不够,以及正典太少,就会越读越傻,读到很偏执,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其实是钻入死胡同了。所以小心这种可能性啊,芜杂的意思就是说,你想想,圣经它为什么是芜杂的?它有非常神圣纯净的部分,你们清心的人有福了,有这样的登山宝训体,对吧?这个很厉害的。但是也有《以西结书》那样的,说那些埃及的奸夫如何如何,那个形容是非常粗俗的,对吧?它既有那种很美好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这样讲话,它也有很血腥的,就是将那城里的人都杀掉,连男带女带牲畜,一个不留,而且放火烧了那城。也有这样的话,对吧?你就是需要来认知,不要过滤,这就是全本的《圣经》。芜杂的意思就是这个,无论你喜不喜欢神说的,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这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我记得是福特纳还是惠特曼,反正是一个美国作家,他说他只读两种书,一种呢就是歌德的书,《浮士德》,他的意思歌德对他而言就是属于文学顶峰了,最高大上的。要不他就读那些印第安冒险小说,就是最low的,就是当时的网络小说,是网文或者叫爽文,就是这种东西不需要过脑。这个有他的道理。对我而言的话,我就借用这个概念说句话:要不就读加尔文,要不就听郭德纲。就这个意思,少听少看中间那些。中间那个层次的人,半瓶子不倒的人太多了。大概没有什么必要读,包括我的东西,就是半瓶子晃荡的,所以你如果居然挺喜欢我的文章,那如果我能把你带到加尔文或奥古斯丁特别是圣经那里去,那我可能还有一点点功劳,要不然我就是把你骗了。因为我还没有到郭德纲先生那个境界,更到不了加尔文那个境界。所以我说上读加尔文下听郭德纲就这样。
然后呢,读书要有必要的芜杂性。读历史,很多人一想就是《二十四史》,但《二十四史》真正值得读的是前四史。非要读明史,还真就不如读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意思。前四史是个人创作,还是有意思的,班固司马迁,并称“班马”,对吧?最近我还听到一首歌,就叫斑马。斑马,很有趣的生物,长得就芜杂。据说你问一个黑人和问一个白人,斑马是什么样子?他们的答案截然相反。白人会说斑马是白底有黑道,黑人会说是黑底有白道。认知结构决定结论。
中午还跟姊妹分享,说这个文学创作,大师们写东西都要有灵感的。连杜甫都知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知道不是他创作的,他更类似于是突然发现就在那里,就把它取下来。也就是说你被哪个灵所感动,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想要创作,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还是文学,一定要有灵感。如果他不信上帝,他就不会有圣灵的这个灵感。他就要从别的地方找灵感,最常借助的就是酒精和毒品。所以尼采讲,一般人很难区分说,梦、醉和疯狂这有什么区别?因为看起来都很像,但是写书的人你一定要进入到这三种状态的一种,所以能够分辨它背后的灵从哪来这样。
书里的确有很多垃圾,但是看过很多垃圾,你就会知道什么不是垃圾。这个也挺重要的。听了太多噪音,你能够从中找出旋律来,很多芜杂的材料中,你能够理出线索,找到意义,这可能就是读书真正的意义,需要让你锻炼出的那个东西,就是分辨力。
分辨力就是希伯来文的chokmah(חָכְמָה),这就叫智慧。智慧,分别善恶树,对不对?那个就叫智慧。如果你读了很多书,发现再给你一本新书,你仍然不知道它的好坏,你仍然对于今天贸易战到底怎么回事,理不出个头绪来,可能你就不适合读书了。因为读书的目的是要建立分辨力,不是为了掌握知识量。知识都会忘记的。
你不需要非得记得说,山涛这样的人是生在几几年死在几几年,嵇康到底是打铁还是炼钢,这不重要,你需要有分辨力。分辨力的意思就是从噪音中听出旋律来,所以你如果这个芜杂度不够,就会有问题。有人想出一本圣经的洁本,就是把他认为不好的那些都删掉。其实世界上已经有这种东西了,就是世人编的那些个圣经故事,你看里边每个故事都是正能量小清新。那样的圣经就不是圣经了。
选本也是一样,你选这个作家的代表作,然后你读过代表作,就认为了解这个作家?大家知道村上春树吗?他最流行的作品应该是《挪威的森林》,很多人读过,但如果你觉得你读过这本书,你就了解这个人?我可以确定地说你恰好理解反了。因为你恰好是听到了一个死亡重金属摇滚乐手偶然唱了一首民谣歌曲,被你听到,你就以为他是唱民谣的,就这个意思。实际上你的了解是不够全面的。所以选本和洁本要很小心,这是绝对会误导你的。
好,以上说的是内容,下边会讲一些方法。
我的读书方法与窍门
方法呢,是基于一个前提,就是希望大家一周能读一本书,一本的定义是在250页以上的这种书,就是比较中型或者大部头的这种书。你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
我觉得首先总要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你看马戏团的熊跳圈还给它吃的,你也要自己拿个吃的投喂自己这样子。怎么喂呢?就是我说的,你可以把这个书分成一些部分,比如今天我读个序言,十分钟读完了,给自己点个赞,打个卡,我就完成了一部分。然后我读完了第一章,很有成就感,然后读完了1/10,后来就1/5,1/3,1/2,过半了,居然过半了,过半就成功在望是吧?2/3,3/4,9/10,最后大功告成。给自己一步步设定目标,你发现很快就读完了。利用你的碎片,找到这个攻坚的目标,一步步来。
第二叫顺藤摸瓜。顺藤摸瓜的意思就是像大家写论文。如果你写过论文,你应该知道。我看论文,最重要的是直接往最后翻。比如现在你想研究一件事,叫做东北的植物,你就找到相关的很多论文,比如30本放在这。你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论文翻到最后一页,看他们都在引用哪些书。你翻来翻去,发现30本中28本都在引用一个东北某某某写的一个东北植物志,你是不是就可以知道,那本才是权威,对不对?你就摸到它了。你找到那个东北植物志,然后你再翻看,他又在引用谁介绍谁?你用这个方式,你会很快知道这个领域内谁是大哥,谁是权威。这叫顺藤摸瓜。找高频词汇,他张嘴闭嘴总提谁,你就会知道他在向谁致敬。大师之间是有一个网络的,是有一个俱乐部的,你得摸到它这个门槛。他们之间总是在互相引用。任何一个学问学科都是。
再下面叫做知难而上。首先你要警惕智商按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要拿到一本书,比如我总爱举这个例子,也是别人举给我的例子,我忘了谁说的了。比如说机场书店畅销书,都是类似于这种题目,比如《世界是平的》,你翻开第一章呢就告诉你,世界是平的,说这个The world is flat,古代人不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时候,他们经常讲地球是平的,对吧?他这个话的意思呢不是这个,他想说的是现在的世界,因为通讯发达交通发达,世界变得很小,地球村,就是很俗的概念,地球村。第二章就告诉你在这个缩小的范围内人和人的沟通怎么改变,比如大家都发电子邮件了,发短信发微信就不写信了。然后第三章又怎么怎么。每一章看完你都会觉得,唉呀我早就想到了,我只是没有时间写。你就会觉得你很有成就感,全都翻完后,你获得了一种智力上,虚假的升华感。你觉得你好聪明,你觉得这种畅销书我都能写。这些鸡汤,这些《读者》或《青年文摘》,就是专门让你获得虚假的智商升华感的。让你看完之后觉得,唉呀其实我挺厉害,我不用读书,我已经有了先天常识,健全直觉这样子。这个很危险。
这些机场畅销书都是一样的,它就是希望挠到你的痒,希望让你觉得自己很聪明,好买他的书嘛。人都是这个心理的,他很了解这个。但是我们不要这样读书。读书你一定要读你读不懂的书,并且坚持如此。当然了,也不要太矫枉过正。你说你是一个学中国农业学院学养蚕的,你现在突然想了解点哲学,结果上来就维特根斯坦,你也是属于自找没趣是吧?你这个书的难度我想大概是,你说我有一半到1/3,我读不懂,这个还是恰当的。以前我推荐过我们教会的姊妹一本书,她读完了第一页就哭诉,她说云哥我读这个第一页,我就百度了八次。那这个的确还是先换一本,先来点儿简单的好。所以我不是说要你变成那种专门喜欢装,专门找最冷门的读的那种,那没有意义。你要读的书得真的是名著,经过时间检验的,死人写的正典,而且能分辨出来是大师的,然后虽然我不懂,不懂我也坚持去读,大不了读两遍读三遍。你比读十本,那种《世界是平的》,有帮助的多。
所以呢,什么叫做垃圾洗脑书呢,就是我说的,左防鸡血右防鸡汤,凡是在煽情的,让你的意志和热血有了一种快乐的感觉,或者让你的智商有一种升华感,然后你一点也没有比昨天更有智慧这样的,那种书就是鸡汤和鸡血。
什么样的书最重要呢?现在想来想去,我觉得小孩从小就应该了解的是历史。历史应该是各科当中最重要的书。当然历史呢,史观是很重要的,你需要慎思明辨,用刚才说的那些方式,找到一些好书。另外我发现,对于我们这个国度的人来说,逻辑是非常重要的,你需要懂逻辑,你好看出别人说的是谬论还是合理的推论。你知道它的立论是根据什么前提,怎么推出这个结论来的,这个很重要。逻辑很重要,我们太缺。
然后呢,一般来说自己读往往是很孤独的。你最好有个读书会,或者有一个读书群,经常在一起彼此砥砺,这样的话会更有的成长。
你读十本新书,往往不如你读十遍一本经典著作。这个是很重要的,温故知新。首推的还是圣经。你读十遍,你读一百遍,你还会读出新的东西来。很多的名著是值得这样去读的。我自己是有这个特点的。刚才讲说鲁迅全集我刷过五遍。名著是要刷的,确实需要刷,反复读。读到你烂熟于胸为止。
另外呢,读书最重要的一件事叫做重新编码。重新编码的意思就是你的目的是要获得判断力,对吧?智慧。怎么才是获得智慧了呢?一个最基本的标志,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把那个书的意思说一遍。大概能说一遍,对吧?比如说希罗多德的历史,可能很多人听我在读书会的分享,就是你要用你的话说说他在讲什么?而且让别的读过的,听一听你讲的是不是那个事儿,不是你自己瞎诌的。能用你的话说出来,就是在重新编码。表明它被你吸收,又重新表达出来。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读一本很重要的书——当然有很多时候只需要泛读而已,不需要怎么样——但如果比较重要的书,你如果不打算记笔记,你就干脆不要读。记笔记是读书最重要的一件事。记笔记。不打算记笔记就不要读,因为你是白读,你纯属浪费时间。如果你只是比较关心,像尼采说的很刻薄,他说,他说的那个群体我不说了,他说咱有一种人他很喜欢读书,只不过呢,他读书,他在拿起书的时候,他首先要观察别人是不是在注意他,这样。他读书是为了摆pose,是为了让别人发现我在读书,这个就没意义了。
你要记笔记。第二这个笔记弄出来之后,你要把它整理成报告,读书报告或者读后感。第三,你把你这个读书报告或者读后感找一个人分享,找至少一个人分享。比方说你在教会,我会给我的学生布置类似于这样一个任务,就是你去找一个老人家,听他讲讲他的故事,然后你跟他分享一下你最近读的一本书,然后把你手工做的那个纸花送给他,于是你就交到这个朋友,你建立了一个位格性的联系,对吧?分享一些书和思想,这个是真的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如果你真的能够分享,而且你甚至于能够来教导别人怎么跟人分享这本书,你就是真的读了。一本书,你读一遍,如果你的记忆力真的很好,你应该能记住大概25%。如果你做笔记了,应该能记住50%。如果你写读书报告,还做了这个报告,你应该70%懂了。如果你搞一个培训,专门培训别人,怎么跟别人分享这本书,那你就差不多全懂了。
最后说的是工具。首先从我自己来说,要说一个让大家可能大跌眼镜的事。其实我很少看纸书,纸质版的书很少看。自从有了手机平板,kindle这种东西之后,我的绝大多数阅读是用它们完成的。为什么这么做呢?有几个原因。第一因为我是搞it出身的,所以这些东西对我不陌生。而且我也没有那种南宋文人穿越到现代来的那种矫情劲儿,就是必须有书香,有pose,还得红袖添香,没有这些爱好。书对我来说就是内容比较重要,形式不那么重要。所以呢我会借助几个软件,你比如像多看阅读啦,现在好像很多阅读软件。多看我用的比较多。当当阅读也行,但当当有一个很奇怪的bug,其实也不是bug,是限制。就是你记的笔记,它只允许你导出,不能超过这本书的篇幅的百分之几。有那么一个限制。这个很奇怪,因为我是几乎每页都会做笔记,你如果导不出来,那非常的抓狂。所以多看是可以的。即便是正版书那个笔记也是导得出来的。这是用多看的原因。
印象笔记。就是你看了之后,比如法国革命论,你每一章记下来的笔记,可以立刻导入到印象笔记里边去。用手机和PAD读书的最方便之处就是记笔记,你摁住它,一划这就是划线。你觉得这个很重要,就划条线,如果你很有感想,再点进去打几个字。全部看完了之后,步步为营的看完了之后,一键导出到印象笔记,就成了整理得很好的一个读书笔记和报告的大纲。无论从效率还是从格式上,多看+印象笔记都是很好的,至少对我来说很好。
然后你再用思维导图,不知道你用过这个东西没有?用思维导图,任何一种都可以,你喜欢用手画也可以。我常年用freemind,你用思维导图把你那个笔记再去芜存菁。没用的,当时一些错误的印象和感想,去掉,然后整理,调整顺序,分出种类,分出主题,加点感想。最后这个东西就接近最终读书报告的雏形了,然后最后把它放在word里面做一点修饰,这大概就是一份很不错的读书报告了。然后你再分享一遍,这个书你就记住了。
下面说的这两种,这个calibre,这是一个能够把各种格式的电子书来回转换的软件。 txt的能够转成epub,然后什么mobi的格式转成苹果支持的格式等等,如果你会用的话这个很方便。vpn的意思是你要翻墙,就是好多书你国内找不到,国内的网络也找不到,你需要翻墙,翻墙能够找到。
常用的网站,找书的网站我列出来一些,不只是这些,你要活用谷歌,用谷歌的前提还是翻墙。鸠摩搜书这个不翻墙也能找到。微盘现在已经好多被封了,爱问共享也是有的能访问有的访问不了。百度云,东西很全,但是索引很差,很难找。各大论坛,或者上谷歌直接搜。常见的都有。因为我现在说的是古典教育嘛,死人的书几乎都是找得到的,往往新书不容易找对不对。
电子阅读的劣势,大家都知道,伤眼,费电,容易分心,或者就是看上去不儒雅,别人看不出你是在看书还是在刷朋友圈,不容易彰显情怀。但优势就是便携,方便搜索内容,方便做笔记,方便分享。价格通常来说也比较低廉。我记得有一年橡树做活动,那个《基督教要义》的电子版好像只卖90多不到一百。
电子阅读能节省时间,时间是很重要的。我家每次吃饭的时候,那个景况非常的特别,外人来的时候就会觉得怎么回事这是。我是拿一本书,当然也可能是手机,主要是手机在看书。然后呢我的三个孩子,一人一本书,吃饭也看。这都不是教出来的,因为其实我小时候就这样,这是基因遗传。只有我妻子忙里忙外,你快点吃!你要上学了!你该睡觉了!赶快把汤喝了……她在指挥着一切,安排家人吃饭。我们四个在看书。这个习惯可能不好,弄得我现在都吃饭很快。但的确利用这一块时间读书了。
然后就是睡觉前。我这么多年,习惯就是睡觉前如果不读点什么,睡不着,所以睡觉前,枕上。
还有就是车上,很多人在天通苑住,挤地铁上市里,每天路上的时间有可能最少三个小时。你想想你这三个小时在干什么?如果你用它读书呢?当然不是说非得电子的,你也可以带一本书。很多时候说,唉呀我的好头晕啊,我这很累啊,我这扶不住啊,我都没有把手,是吧?都是借口。国外的地铁也常常没有地方坐,但是你去网上搜一下就知道国外人人是拿一本书,无论是什么背景,所以这是车上。
还有会上。会上是我原来还在上班的时候,我倒是蛮喜欢参加那种无聊的又臭又长的会,然后你在上面讲你的,我在这种喧闹的环境当中,反倒会很安静地沉下心来看书,这样子。多少年练出来的,我是无论旁边有多少人在做什么,说什么,干什么,多么嘈杂,我都不会被影响。所以你能够做到这个。
最后一个可能对健康不太好,叫厕上,就是在你如厕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看书。可以而已,不太推荐。但是我发现我儿子还不到五岁,每次上厕所先拿这么厚一摞书书进去放旁边。这不是教的,也没教过他。遗传。
不要小看,你想想你每天做这几件事,你要花多长时间?吃饭、睡前、坐车、开会、等人、如厕这几个时间加起来,每个人每天最少都有三四个小时吧。如果你这三个小时都在看书呢?所以说我不是说看书快,我觉得是因为这些碎片时间,我别的都不干,都看书了,所以就好像是快一些。
这些就叫做技术流读书,主要是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我就先分享到这,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问答环节
问:读圣经,你也会做笔记吗?
答:现在就做的少了,当年是做的,在那个边边角角写很多的。现在我得承认做得很少,但是会把金句复制粘贴下来。我这个手机的电子圣经都有嘛,对吧?复制粘贴到一个东西叫做EverMemo便签,这个便签又跟印象笔记是同步的,然后呢你记到里边你就不用管了,你的印象笔记自动会把它同步到网上去,他就放在那了。所以以后你定期看一下自己整理的这些便签什么的,就这样。我原先自己是随身带一个素材本,想到一个什么东西,立刻会停下,拿出笔来把它记下来。后来有了手机之后,就取代了那个东西。很多写讲章写文章的素材都在里边。
问:我们橡树的纸书有价值和意义吗?
答:当然有啊,因为我喜欢的书我会买一套,但是其实电子书都看过了,这样。另外呢,我得承认我说的这个方法不适用于大多数人,很多人看手机是看不了的,会晕机。就如同很多人也无法直接用电脑来创作一样,他需要先写在纸上,这样比较有感觉,写完再录入到电脑里。那我不是,我是直接用键盘打字,可能我打字也比较快。所以纸书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很有意义的。纸书我也会买,但是我很少看,除非没有电子版。我看到好书推荐别人看,我看他们读得都是纸书。
问:我有一个问题,就是我觉得我特笨,就是看书看得特别慢,而且我以前也是学习不好。从小也是看书少,但是我现在就特别想看书,我就觉得效率特别低,就是我要使劲地集中注意力,然后我就在这个集中注意力,这上头就要耗费好多的精神。然后呢时间又比较碎片一点,因为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就是又得上班,所以时间就特别的(紧张)。一到晚上忙了一天以后,到晚上就特别筋疲力尽,只有一点点时间我去看点圣经。所以我就我买了在橡树这前一段时间买了几千块钱的书,全都落那个我的书橱里,就是我会也就因为我买这么多书,我是担心好多书以后就买不到了,我想先组织起来以后再买,就是当时你还推荐那个就是《听妈妈讲那圣经里的故事》,你就提醒说赶紧先买一套,然后我一听你的,我就赶紧写上了,所以我就,但是我就发现我确实就是,你看在地铁里面啊,我也是会拿出来读,但是我会先,先进来,然后好一段时间就是在,就是集中注意力,当进来了以后,噢过了一小会儿又要该下车了,所以我就会出现,我就会觉得读书,我特别想读书,也特别想去那个就是看,就我就是觉得,唉呀这事是不是就是自己读书少,还有一个太笨的原因。
答:有可能你是比较喜欢听吧,我猜。
补充:听,我的专注力呢好像,怎么说呢我是我开车的时候,因为在家里我为啥会老听你的,就是我有蓝牙嘛,因为我上下班的时间就是单程就要20分钟到半个小时,所以说这来回呢我们都在听,要么就听你的,要么听王怡牧师,就你们两个人就来回听,就是我是听的比较多,因为我的那个是因为这个开车时间我没法看书,我只能听。
答:听是个很好的选择,因为每个人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一样,我是就喜欢抽象符号,说白了。看视频的这种学习对我来说特别慢,受不了。我也不太听,因为说的太慢。我希望把文字稿拿出来,我就一看就过去了这样子。但是人和人不一样,很多人据我所知很喜欢听。所以呢,软件现在那种tts语音朗读还是功能不错的,很多书它是可以读出来的,而且也比较自然吧,现在。我的意思说,如果真的是看不下去,可以考虑听。
补充:就是我其实还是蛮喜欢看的,但是就是我,听它可以同时做事情,你比如说我在做饭,然后我在洗衣服,然后这些我都可以听,但是我就没时间坐下来,就坐下来时间就现在是很少。
答:因为我妻子也照顾三个孩子嘛,所以她的书很多就是听,她只读必要的圣经和一些育儿的书她读,其他的书,什么追风筝的人,我跟她讲很好,她就是听完的,她就一边在做饭一边她就听了这样子。如果你说专注力这个问题,专注力这件事说白了吧,就是,但刚才我说读书最重要是培养出智慧就是判断力,对吧?但是你能够得到智慧的一个前提,就是专注力。人和人的专注力的差别,就导致了他读的书的多少,专注力应该说大家都够用,上帝肯定是给人够用的。有人更强,但不是说你差,这是两个概念。
补充:那你觉得专注力有啥好办法可以培养一下,就说对于读书可以有一些益处嘛,就是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读书。
答:有一本书阿德勒写的叫做《如何阅读一本书》,这个很多人推荐过,对吧?我记得里面有相关的章节,专门谈这个问题。据我所知,很多人读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最多一个词一个词读。你这个样子一定很痛苦。因为你会陷入到细节。读书应该是竖着读,我说的是横排书啊,横排书竖着读,意思是一行一行读。大多数书籍应该竖着读。像《基督教要义》,这没办法一行一行读,可能就得慢点儿。但是大多数的书是竖着读。一目十行。所以其实知其大意这个最重要。然后你真的感兴趣的,一下抓住你了,你就把它记住。如果你说唉呀这个地方好痛苦,实在是读不下去,好枯燥,没有意思。那你就应该跳过去。因为没有任何人对于自己其实真的不喜欢的东西能坚持下去,那是折磨自己,没有意义。读不下去,就读不下去吧。读《史记》一定是里边项羽本纪有意思,故事有意思。你真的对里边那些方志很感兴趣吗?各地税收,那些报表你真的要看吗?没有必要吧,是吧?所以就是你感兴趣的,你自然就感兴趣,你就会读。然后脑子里边在不断的对话,在解读。在设想我正在跟作者对话。读书其实就是一个游戏而已,真的是很轻松的,然后你读得越多,速度就会越快,起初可能是慢一点,越来越快,越来越快乐。
问:我想问一下你做那个笔记的时候是侧重于哪一块?是结构、内容,还是说你自己想的什么东西?然后做下来的一些自己的一些当时的看法?
答:都有。当时什么感受就记下来。过后还要整理。你的感受有可能错,有可能重复,有可能是正好跟作者英雄所见略同,对吧?你会把它集合起来,重新再编码,再整理,再排序。所以说这些都会有。对于结构方面的看法,对于某一个点,甚至于一个名句,或者说,哎,我也想过这个等等,就把它记下来。
补充:我说他的本身的书的结构,比如章、节。
答:那不就是目录嘛,他自然已经有了,那不需要记。我做笔记的时候就是把目录先复制粘贴下来,在思维导图里边自然就是你的二级标题。在二级标题后再分章,你的笔记再放进去,你的感想在里边。一般最多四级目录就够了。然后最后再分颜色。渐深渐浅之类,最后这个就很有层次。思维导图树状目录,它的格式和次序是自然呈现出来的。
问:郭老师,你对那个读圣经有什么建议?因为我们现在感觉好像我们教会里面有读经群,然后每天呢大家读四章,那个真的是感觉,我是要完成任务。感觉是为了完成任务,然后就变得好像是非常的痛苦。反正也感觉不到体会不到那个圣灵里面的甘甜。
答:这个我觉得是分几种情况。一个是你起初刚信主,没有读过圣经的时候怎么读?这个时候千万别这么四章四章,这个肯定不行。你最好是在一个月两个月之内把它全读完,一天读个一百章这种,就是不加选择,一直往下读。先把它整体读完。最少应该这么读两三遍。你会对整本圣经有一个基本认识,以后再慢慢深入到细节,才可以每天只读四章,用灵修的方式来读。我认为你至少读过十遍以上才能降到这个速度。你参加读经群,你最好参加那种90天的读经群,就是说三个月读完一遍的这种。你不能起初就是慢工出细活,这么就全碎片了。你读到后边就忘了前边了,这个非常容易碎片化。
补充:我现在差不多信主五年,就是每一年我们教会都有一个计划,然后我呢就是等于说前面出埃及记,走到后面的时候就一般都死了,就跟不上了,跟不上以后呢,那我就算了算了,(老师言:就反正都是倒毙旷野嘛),然后就跟着他们进度嘛去读后面的,所以的话我到现在为止,坦白讲,我都没有读完一遍圣经。
答:所以就找一个专门的时间,或者找几个弟兄姐妹在一起,我们教会曾经有那种读经营,读经营就是看起来很枯燥,四个人围一个桌,开始出声朗读,三四天其实就能把或者新约或者旧约全读完。有时候这个笨办法是最有效的办法。这个不可投机取巧的,你知道没有捷径可绕。如果你已经读过很多遍了,说我没有读懂,这时候你要借助一点神学,这样的书籍了,架构的。你比如《上帝的蓝图》,这种书,你读了,你会发现原来是这个历史架构啊,或者是圣约神学,你发现约贯穿其中。这个有帮助。但是千万别倒过来,先读神学书,后读圣经,这差不多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操作之一。千万别这么干。你圣经如果没有熟读过五遍以上,我不建议你自行阅读任何神学书,你一定会被误导,或者是先入为主。圣经,这是基础文本,就像一个人没有读过红楼梦,却对很多红学书籍了如指掌,这不是开玩笑嘛,对吧?这不行。
问:就是你们读书群,就是一周读一本嘛,然后你们是教会里还是有其他地方的?
答:就是长春的,只要人在长春可以到现场就可以。我们没有网上的分享。我只是有时候把录音发到网上去。有一个群,但这个群里大家不说话,这个群只是发布通知的,就是这周要读什么这样。所以我们在群里不讨论。讨论都在线下,当面的。
补充:其实是很好,但是我们那里就没有这样的。(这句听的不太清楚)
答:你既然对读书感兴趣,你就可以从你自己带这样开始。
问:一开始你说就是只有读过垃圾之后,才能在垃圾中分辨哪些不是垃圾的东西,然后你又说是有些东西是需要要么读经典的,要么就读普通的,然后感觉中间的对自己没有益处,他俩冲不冲突?
答:不怎么冲突。垃圾的意思是,怎么讲呢,到后来你建立了那个分辨力之后,一看就是垃圾,并不需要说尝一尝垃圾,这不用。看到了知道了就行了。而那个我所说的中间那种指的就是,好像我说那30篇论文,他都在写这个事,但是其实都是对那个植物专家的解释,你就不应该读这个中间过渡的东西,你应该直接读那个原文。所以你读多少种《基督教要义》释义,不如直接去读《基督教要义》,就这个意思。垃圾指的是那些畅销书,鸡血类的,鸡汤类的,那个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必要的也得读一读,起码得知道什么叫垃圾。读几本也是可以的。所以网络小说我想想,我好像也逼自己看过一点儿,哪怕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这个题材,也是要看一下,因为起码得知道为什么我所牧养的姊妹,她会对这个感兴趣,这里边有什么样的神学意味,她渴慕什么?所以从这个意义上,什么我都会了解一下,真的什么都了解一下。我觉得做牧者就是要足够芜杂,你需要知道你的弟兄姊妹在看什么。韩剧我就从来不看,网络的这些东西,从来不看。但是我基本都知道大意。我一定要了解他在说什么,琅琊榜什么的,要不怎么能当头给她一狼牙棒。
问:强调一下,就那个思维导图。您说那个做笔记,就是先把目录写在思维导图,然后再根据章的一些内容,然后把自己觉得重要的适合自己需要的,然后摘录下来是吗?
答:对对。这不就是架构就出来了嘛,一个读书报告和笔记他不自然就出来了嘛,是吧?
补充:我读书好像就是以前特别慢,然后后来就变得特别快。快的有点,就是我觉得可能看的书的内容就是作者他在写一个东西,我在看一个东西。但我那个跟作者好像有点出入。为什么有这个问题?
答:这个就要借着去分享,去确认嘛,你可以在读书会里边,你可以跟别人分享一下这件事,然后呢你看看大家讨论的是不是同一本书,这样子。有没有可能大家这个重点没有抓到,都有可能。
补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从那个书里面看到的一些东西。从这本书呢其实看到了另一些很重要,我突然想到通过这个,然后又想到别的。
答:这是好事啊,那你就去看,另外一本书就好了嘛?不断的这样的去跳,去索引。比如说我,我很喜欢鲁迅,我又很喜欢村上春树,我又很喜欢尼采,结果后来发现一个很神奇的事情,这三个人都极度推崇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我就自然要看看这个人在讲什么。看完这个人之后,发现他最迷恋的是圣经。所以我就会发现圣经到底在说什么。这很重要。可以讲我信主的引路人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有这个层面的,所以你要是跳得更有价值,这是好事,说明你发现这个价值的差距在这儿,价值的食物链出现了,是吧?
补充:我就怕它的价值不是真的价值。
答:这个就需要反复检验,确实需要检验,你更多了解之后,你确定这个你读书的这个地图吧或者说这条价值链,哪个最优先,哪个靠中间,哪个是垃圾?这个次序要建立起来。
问:您刚才说的那个笔记,是更适合电子书。有没有适合纸质书的笔记工具?
答:那个就稍微效率低一点,无非是贴便签。夹住就这样写。写到最后你再翻回来,再把它整理出来。如果你觉得拿个小本这样记,也可以,但是我觉得这样好像更怪,还不如直接写在书上。是吧?对,但是这样就是对我而言就是效率有点低,也不是不行,也挺好的。
补充:我觉得好像,因为我一般电子书,我当时读小说我就用电子书,然后越重要的时候因为是纸质书籍,但是那个时候好像再记笔记就觉得很复杂,因为会打断读书的那种乐趣,或者是说那种思维,就觉得你还得去记东西。
答:那你就看完一章之后再来把该画的画上也可以啊,这是一点,稍微修正一下就好,是吧?
补充:然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您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会记笔记吗?
答:那当然不记了当时。因为都刻在脑子里了,记什么笔记,几乎当时都能背下来了。我现在记是因为这个记忆力不行了,所以才要记。如果你记忆力好到就是不需要记笔记,那么也可以。
补充: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你说你要不就读那个高大上的,要么就读那个很(老师言:下里巴人),我老公呢他就是会看武侠小说,然后他高中的时候就说他躲在被窝里看武侠小说,后来那个他既然我老公写文章还可以,然后呢他竟然跟我说他的那个他的那个文笔啊好像是看那个武侠小说来的,他说然后我就会觉得对我来说我觉得有点匪夷所思,然后呢我就不太理解,我挺不支持他看武侠小说的,我觉得,我就是有点好像就是有点偏执一点似的,我就觉得就应该看好的书,就不应该看那些那个就是唉呀那么粗俗的书,或者说就像你说你听郭德纲也让我挺大跌眼镜,好像就有点不接地气儿的那个那种感觉是吧?所以我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定要要去看这些,听这些,或者说我就是希望我能更好地理解我先生。
答:一个简单的回答,就是世界就是这样的。你要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世界并不是都由高大上组成,是吧?天天听拉赫玛尼诺夫这个也受不了吧?是吧?偶尔听一个口水歌,听一个就听一个嘛,不要太在意。但是每天沉浸在口水歌里面是另一回事,是吧?武侠小说涨文笔这个事儿,我以为并不夸张。因为金庸的文笔在华人里边是好的,是很好的,至少比莫言好。
补充:莫言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吧?
答:所以说得奖跟水平可能没关系。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我不是要怎么样,你可以自己去对比一下。你要看了还是觉得很好,那就看吧也没问题。但是他的水平是有天花板的,到那儿就上不去了,这样子。他想象力不错是吧?但他的想象力,你看过马尔克斯,你就知道哪来的。他明显是这个马尔克斯的中国门生,就这样。他那个高密庄,不就是中国版马孔多吗?知道就好了。
问:我想问一下,你刚才说读十本新书,不如把一本经典书多读几遍,然后我想问一下,你怎么平衡经典书和一周读一本这样的。
答:因为一周读一本,经典需要读的至少也得5000本,这一辈子也读不完啊。经典书是非常多的。
补充:但是一周读一本经典的话,会不会太快,或者是说吸收不了很多中间的一些精华的东西?
答:如果起初不习惯这个速度应该是接受不了的,你可以两周。但是我觉得一周一本的意思是一年才50本嘛,顶多是50本,有时候太大的书也会分成两周,也就一年40本书是有的。40本,一个中位数。世界读书最多的国家,像以色列的话,据说人均是一年读64本书,最少的是中国,0.6本。我觉得这符合事实,你看大多数人,人均啊,是14亿人,人均一年读几本书?0.6本,我觉得差不多吧,可能是这样。世界的平均值是个十几本这样子。我说我们既然是读书人,你真的想获得智慧的话,读个三四十本书是应该的。如果是30本或者叫25本,两周一本是不是难度还不太大?这根据你自己的速度。
问: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主题阅读的话,你有什么经验和技巧吗?
答:那个主题阅读指的是什么意思啊?
补充:主题阅读就是针对一个主题,然后去读一系列相关的书籍。
答:针对一个主题啊?你可以举个例子。
补充:就是研究某个方面,然后是有一些比较不错的主题。(后面听不清楚)
答:那就是我刚才说的,你找索引吧,一个是找它的索引地图,按图索骥,找到他背后的源头。再一个就是找这种高频词汇,他们总在提什么?通过这个方式你去追本溯源,通过这些路灯找到路,通过这些路找到修路人,然后再去读。比如你说你读什么经济学?你找来找去,你会上溯到或者亚当斯密或者什么凯恩斯就是这样。然后你读它的原典会更有帮助,这个意思。就是就其主题,你首先抓住这个主题当中的那个大师,其他人是这个大师的解读者,还是它的注释者,还是他的反对者?如果你发现总之都得靠他活着,他就是那个权威。要不就得骂他,要不就捧他,要不就是注视他,对吧?他就是那个地位。这就是所有人只要是一个理性的人,你研究基督教,找来找去,你找到加尔文嘛,就是这个意思。
(工作人员:然后那讲员先给我们先做个结束的祷告,然后再进行,这样比较合适。)好的。
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你长时间的带领,我求你亲自来引领我们真的去渴慕你的话语。你降水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你将许多的智慧赐给基督徒,也赐给外邦人。主啊,你帮助我们借着阅读这些古老的优秀书籍使我们更加认识世界,更加认识人,也更加认识你!主啊,求你赐给我们所需用的一切资源和方法,赐给我们够用的专注和精力,赐给我们足够的时间,赐给我们更加充沛的热情,让我们在这学习的过程中,更加以认识你为乐,以荣耀你为乐,主啊,求你与我们同在,祷告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附录:读书会近三年的阅读书目
审判 |
阿Q正传 |
红与黑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中国札记 |
哥德巴赫猜想 |
吾国与吾民 |
珍珠项链 |
欧麦拉的孩子 |
雪国 |
尤里乌斯恺撒 |
希特勒与德国人 |
焚书 |
底比斯三部曲 |
叫魂 |
风暴眼 |
反堕胎 |
埃涅阿斯纪 |
失明症漫记 |
多情剑客无情剑 |
爱弥儿 |
罗马十二帝王传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
癌症楼 |
呼啸山庄 |
弗兰肯斯坦 |
世界史纲 |
从一到无穷大 |
美国的悲剧 |
弑君者 |
教育七律 |
独立宣言&美国宪法 |
牡丹亭&雷雨 |
美国三部曲或文明史三部曲(选) |
失乐园 |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
第二十二条军规 |
骆驼祥子&顽主 |
你往何处去 |
悖论相关 |
雪白血红 |
曾国藩家书 |
黑暗之心 |
为奴十二年 |
贝奥武甫 |
裸颜 |
纳尼亚传奇之一 |
纳尼亚传奇之二 |
纳尼亚传奇之三 |
纳尼亚传奇之四 |
纳尼亚传奇之五 |
纳尼亚传奇之六 |
纳尼亚传奇之七 |
人之废 |
瓮葬 |
原来如此的故事 |
丛林之书 |
山精灵普克 |
仲夏夜之梦 |
皆大欢喜 |
理查三世 |
科里奥兰纳斯 |
鲁滨逊漂流记 |
春醪集 |
中国史纲 |
周作人书信 |
泰西三十轶事 |
泰西五十轶事 |
坎特伯雷故事集 |
回归正统 |
异教徒 |
王子与贫儿 |
精灵宝钻 |
霍比特人 |
魔戒一(上) |
魔戒一(下) |
魔戒二(上) |
魔戒二(下) |
魔戒三(上) |
魔戒三(下) |
寒风孤谍 |
五条红鲱鱼 |
恐怖谷 |
布朗神父探案集(上) |
布朗神父探案集(下) |
伊利亚特 |
赌徒 |
白痴 |
白鲸 |
马丁路德传 |
加尔文传 |
绿山墙的安妮 |
长袜子皮皮 |
苍穹微石 |
莱伯维茨的赞歌 |
混沌学传奇 |
苏格兰:现代世界文明的起点 |
希罗多德历史 |
基督教会史 |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不列颠的诞生 |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新世界 |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革命年代 |
丘吉尔英语民族史:伟大的民主 |
大盗巴拉巴 |
《约翰王》《理查二世》 |
《亨利四世》(上下) |
五四运动史 |
《亨利五世》 |
《亨利六世》 |
《理查三世》《亨利八世》 |
自由的崛起 |
地中海史诗三部曲之一:1453 |
瓦德西拳乱笔记 |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
人类群星闪耀时 |
法国革命论 |
美法革命比较 |
西方的没落 |
莱伯维茨的赞歌 |
计算中的上帝 |
平面国 |
你一生的故事 |
文学营会主题 |
路易斯传 |
雪白血红 |
国富论 |
乌合之众 |
普利茅斯开拓史 |
切斯特顿随笔选 |
艳情诗与神学诗 |
圣诞欢歌 |
文章评论
牧师您好,请问阿奎那的神学大全第一集,“上帝论”,5册包含7卷,可以读吗?
@Jennifer 可以
牧师 可以推荐几本适合慕道友读的,信仰入门的书吗?
@真理生命 《为何是他》,《返璞归真》
@暮云 谢谢!
郭牧你好,可以推荐几本建立世界观的书吗
@Meeks 《金石之言》,简体版是《加尔文传》附录的《加尔文主义讲座》。
@暮云 好的,谢谢郭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