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带几个年轻人,以古典教育的方式,学了《射雕英雄传》。学习的资料汇总起来,就成了这门课。
课程包含55讲音频讲座,附赠电子版讲义。讲义内容包括:20万字文字材料,500多道原创文法、逻辑、修辞题目及参考答案,10多种活动策划。原创射雕桌游一部(赠送电子版文件)。
(题目示例)
(桌游地图)
照例,新课上线有优惠:2022年2月2日8:00~2月5日21:00,包括本课在内,所有课程99元。(《暮云谈古典教育》已经永久免费)。推荐使用“鹅学习”app收听课程(可在各应用商店下载)。
课程导论
引言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幅貌似不甚工整的对联,却在近几十年的华人世界流传甚广。因为它是由武侠泰斗金庸先生自撰,代表了他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分别是:
飞:飞狐外传
雪:雪山飞狐
连:连城诀
天:天龙八部
射:射雕英雄传
白:白马啸西风
鹿:鹿鼎记
笑:笑傲江湖
书:书剑恩仇录
神:神雕侠侣
侠:侠客行
倚:倚天屠龙记
碧:碧血剑
鸳:鸳鸯刀
(还有一部短篇《越女剑》,没有算在其中。)
如果说托尔金的《精灵宝钻》、《霍比特人》特别是《魔戒》构建起了一个宏大的不列颠奇幻世界,那么和托尔金的“金学”相呼应的金庸的“金学”,则同样营造了一个“金庸宇宙”。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恰如唐朝的白诗、宋朝的柳词、以及明清以来的“四大名著”,真正做到了在华人文化圈——近年来甚至颇有出圈趋势——妇孺皆知、老少咸宜,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武侠”。他书中的形像、用语、典故、观念,已经成为汉语言文学、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人童话”,是对金庸武侠恰如其分的评价。
文本
如果要评选近现代华语文学的“新四大名著”,相信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很有可能入选。但哪一部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
若论文学性,应当是封笔之作《鹿鼎记》最高。但《鹿鼎记》“武侠味儿”不足,甚至像是“反英雄”、“反武侠”的小说。
若从基督教观点来看,或许《连城诀》对罪与罪人的剖析最为深刻。但它篇幅有限,文学成就也略逊其它。
如果让专家和读者来投票评选“最好的金庸武侠小说”,也许《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的得票数会非常接近。
不过,若只问哪一部小说是他最出名、最流行的作品,相信《射雕英雄传》会毫无争议地当选。即便从文学性来说这部书显然不是最好的,但作为金庸先生“射雕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射雕英雄传》在1957年的横空出世,不仅立刻使“金(金庸)梁(梁羽生)之争”分出了高下,更是一举奠定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
这部小说在当时风靡到什么程度?冷夏的《文坛侠圣:金庸传》中说:
曼谷每一家中文报纸都转载他的作品,并在报馆门口贴出前一日和当日连载的作品。当时各报靠每天往来于香港至曼谷的班机送来香港的报纸再转载,但到了小说的紧要关头,有的报馆为了抢先,不再坐等班机到来,而利用地下电台的设备,通过电报来发表香港当天作品的内容,以满足读者迫不及待的渴望。“用电报来拍发武侠小说,这在报业史上恐怕是破天荒的举动”,可见他的作品受欢迎的程度。
多年之后,金庸在《鹿鼎记》的后记中表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是《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和《天龙八部》。可见,若以《射雕英雄传》作为他的代表作,也是不无不可。
《射雕英雄传》的优缺点都很明显。三观颇正,但稍显迂腐(特别是在涉及民族问题时)。人物性格鲜明,但比较简单,而且没什么重大变化。情节热闹,但巧合过多,而且因创作时作者功力尚未纯熟,加之是在报纸连载,所以情节方面颇多硬伤乃至逻辑矛盾,后来虽在明河版、新修版两次重大修订后大大改善,但至今仍能看到不少瑕疵。
正如作者所说:
“《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狡狯,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这是中国传统小说和戏剧的特征,但不免缺乏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大概由于人物性格单纯而情节热闹,所以《射雕》比较得到欢迎,曾拍过粤语电影,在泰国上演过潮州剧的连台本戏,目前香港在拍电视片集;曾译成了暹罗文、越南文、马来文(印尼),他人冒名演衍的小说如《江南七侠》、《九指神丐》等等种类也颇不少。但我自己,却觉得我后期的某几部小说似乎写得比《射雕》有了些进步。”
但是瑕不掩瑜,若没有《射雕英雄传》的开天辟地,也不会有后来《神雕》、《倚天》、《笑傲》、《天龙》的成熟。而且,《射雕》是金庸风格得以完全确立的里程碑。金庸的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处处模仿、致敬传统武侠乃至《红楼梦》,后期作品则西洋风、现代味儿更重。而在他创作生涯中期诞生的《射雕》,致敬传统但不拘泥传统,效法西洋却不着痕迹,其特殊风味在金庸小说中是独树一帜的。
《射雕》第一回以张十五说书作为开场,明显就是在致敬传统。金庸先生自己也说:
“我国传统小说发源于说书,以说书作为引子,以示不忘本源之意。”
本书人物设定的“脸谱化”,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在效法戏剧传统。小生有郭靖、杨康、欧阳克等。老生有五绝、裘千仞、完颜洪烈,旦角则有黄蓉、穆念慈、华筝、瑛姑、包惜弱、梅超风乃至傻姑,铜锤花脸一般的净角则有沙通天、梁子翁、侯通海、彭连虎、灵智上人、成吉思汗、江南七怪等。丑角则更为明显,黄河四鬼,裘千丈、周伯通,包揽了大部分的笑料。这些人物出场时,熟悉传统戏剧的读者脑海中情不自禁就会出现那些红、白、黑、黄、蓝、绿、紫、灰、金的脸谱。
另一个明显在致敬的传统则是唐传奇。如金庸先生自述:
“武侠小说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长期传统。中国最早的武侠小说,应该是唐人传奇中的《虬髯客传》、《红线》、《聂隐娘》、《昆仑奴》等精彩的文学作品。”
至于受西方文学影响之处则是比比皆是。比如“密室疗伤”一段:
“写《射鵰》时,我正在长城电影公司做编剧和导演,这段时期中所读的书主要是西洋的戏剧和戏剧理论,所以小说中有些情节的处理,不知不觉间是戏剧体的,尤其是牛家村密室疗伤那一大段,完全是舞台剧的场面和人物调度。这个事实经刘绍铭兄提出,我自己才觉察到,写作之时却完全不是有意的。当时只想,这种方法小说裡似乎没有人用过,却没有想到戏剧中不知已有多少人用过了。”
某些桥段更是在致敬西方经典甚至就是圣经:
裘千仞脸色惨白,心知此时已凶多吉少,忽然间情急智生,叫道:“你们凭什么?”那书生道:“你作恶多端,人人得而诛之。”裘千仞仰天打个哈哈,说道:“若论动武,你们恃众歉寡,我一个人自不是对手。嘿嘿,说到是非善恶,在下孤身在此,那一位生平没杀过人、没犯过恶行的,就请上来动手。在下引颈就死,皱一皱眉头的也不算好汉子。”
一灯大师长叹一声,首先退开,盘膝低头而坐。各人被他这句话逼住了,心头登时想到自己一生之中所犯的过失,渔樵耕读四人当年在大理国为大臣时都曾杀过人,虽尽是秉公而行,但终不免有所差错。周伯通与瑛姑对望一眼,想起了生平的恨事。郭靖西征之时,战阵中杀人不少,本就在自恨自咎。黄蓉虽然年幼,但想近来累得父亲伤心担忧,大是不孝,至于欺骗作弄别人之事,更是屈指难数。
裘千仞几句话将众人说得哑口无言,心想良机莫失,大踏步向郭靖走去。但见他侧身避让,裘千仞足上用劲,正要窜出,突然山石后飞出一根竹棒,迎面劈到。
(引自《射雕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是非善恶)
熟悉SJ的读者不难发现这一段里,裘千仞成了约翰FY第八章里那行淫的妇人,但又替YS问出了那个经典的问题:
【约8:7】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YS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但那山石后飞出来的洪七公的打狗棒,明白无误地说明了金庸的世界观与FY世界观的根本不同。
世界观
因为洪七公是如此说的:
“老叫化一生杀过二百三十一人,这二百三十一人个个都是恶徒,若非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就是大奸巨恶、负义薄幸之辈。老叫化贪饮贪食,可是生平从来没杀过一个好人。裘千仞,你是第二百三十二人!”
这里他已经是以绝对正义的SD自居了。
当然,中后期写出人人有罪的《连城诀》和众生皆苦的《天龙八部》的金庸,再也没有塑造过这种人间审判者、常务副上帝的形象。
金庸小说全以“武侠”冠名,武是形式,侠才是内容。侠义道,是他竭力宣扬的观念。守约,重诺,抵抗奸恶,救助弱小,这些普遍启示中最好的部分,是金庸宇宙中最美的极光。
然而,侠义道和骑士道乃至圣徒之道的关键差别,并不是他糅合在一起的儒道佛混合三观所能弭平。忠孝即大义(连东邪都深深认同),逍遥即盼望(几乎所有的主角最后都隐居或遁世),悲悯即救赎(从一灯到扫地僧),金庸尝试给出的答案,却在他武侠世界的其余部分,特别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多数被默默否定。
另外,生长于抗战时期,经历过家国之变的金庸,早年间的民族情怀极重,这一点在《射雕英雄传》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或许过于明显了。这一点连他自己也都承认:
我初期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同仁的观念成为基调,那是我的历史观比较有了些进步之故。这在《天龙八部》、《白马啸西风》、《鹿鼎记》中特别明显。韦小宝的父亲可能是汉、满、蒙、回、藏任何一族之人。即使在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中,主角陈家洛后来也皈依于回教。每一个种族、每一门宗教、某一项职业中都有好人坏人。有坏的皇帝,也有好皇帝;有很坏的大官,也有真正爱护百姓的好官。书中汉人、满人、契丹人、蒙古人、西藏人……都有好人坏人。和尚、道士、喇嘛、书生、武士之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和品格。有些读者喜欢把人一分为二,好坏分明,同时由个体推论到整个群体,那决不是作者的本意。
困守孤城(香港)的金庸,不知是否自视为镇守襄阳的郭靖。但东方教主洪教主们一再重复的作为,谅必也让封笔之后的金庸先生仍时常默默刻字于地。他的理念也从“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渐渐转变为“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爱情至高无上,是金庸小说的另一条主线。郭靖恪守侠义道,决定履行与华筝的婚约之时,却因着对黄蓉的爱,痛不欲生。到了《神雕侠侣》,杨过就已经以爱情的名义,把礼仪伦理抛诸脑后。
不知这是否是金庸先生的左翼底色和五六十年代的世界潮流共同铸就,更不知他是否因着自己的理论,才选择了离婚另娶。然而他的婚变,间接导致失恋的长子轻生,给“爱情至上”的理论添加了一个无声却触目惊心的注解。之后他创作的张无忌,武艺高强却性格软弱,无法在几个女人中做出选择,更无法在家国情仇中做出判断,然而金庸却说最像自己的角色正是张无忌。
这或许才是理解金庸三观的关键。
古典教育
我选用这部小说作为中国化JDJ古典教育致敬Omnibus系列“经典课程”的尝试,有我从小比较熟悉金庸小说的缘故。并且我真诚地认为,金庸作品中确有不少可以呼应古典教育的地方。
武术、五行、医药、美食、诗词、对联、谜语、戏曲、音乐、术算……这些元素,作为“不可在FY中残忍抛弃同胞”的我们,理应有所了解。
甚至某些桥段,哪怕仅仅是取其形似,也可以对三艺学习有所助益。
郭靖从小被母亲李萍强调其汉人身份,牢牢记住杀父仇人的名字,之后又被七位师父启蒙,并借着蒙古人的骑马、摔跤、射箭锻炼出强健体魄,后来又努力背诵马钰传授的内功口诀。这些都可算为他启蒙阶段的乐教与文法学习。虽然他天资平平,但这背诵功夫后来却在背诵九阴真经时派上了大用场,屡次救他化险为夷。主内幼童的资质想来多数与郭靖伯仲之间,但若从小能够背诵真正的真经,将来的“内功”一定会远远胜过我这种青年时代才信主的第一代基督徒。
郭靖后来有一系列奇遇:误饮蟒蛇血以致百毒不侵(并从此被来自长白山的东北吸血鬼梁子翁不停追逐),被洪七公、周伯通两位大宗师传授顶级武功,又多次经历大场面,比如看天罡北斗阵大战东邪、看北丐大战西毒等等,这才真正明白并且融会贯通了武学的逻辑、修辞,从此内力精纯,境界高远,即便是江南七怪的那些不入流招式,在他手中也变得威力无穷。
这些都可以成为古典教育学习者的借鉴,若你真有SD所赐的灵犀与慧心。
至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文本分析、现场讨论、理性思辨、调查研究、演讲写作……更是可以塑造学生和老师的综合能力,预备将来所用。
愿这门课程被祂引导。愿参与JDJ古典教育的师生家长、弟兄姊妹从这门课程中同得益处。
暮云
2022年1月11日星期二
于伊珥示麦
PS:课程使用《射雕英雄传》新修版,大家可自行购买。